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信息动态 >新闻中心>政策咨询

如何提高中央预算内节能降碳专项申报成功率

来源:中企讯 发布时间:2025-09-25

✍🏻

根据财政部2025年支出预算数据,中央预算内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2024年的执行数与2025年的预算数均为128.63 亿元,这一数据相较2023年的执行数以及2024年的预算数(106.57亿元),实现了显著增长,增加了22.06 亿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资金规模扩大的同时,近几年申报中央预算内节能降碳专项的项目数量也呈现出逐步增多的趋势。而且单个项目最高可获得高达1亿元的资金支持,这无疑使得竞争愈发激烈,且竞争的激烈程度预计会逐年攀升。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众多项目中崭露头角,有效提高申报的成功率呢?以下为您详细解析

一、精准定位建设内容,紧密契合申报方向

在申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确保项目完全符合专项的支持方向,并且要在申报材料中着重突出项目与支持方向的高度契合性。每一次的申报通知都会清晰地列出具体的支持方向,申报项目务必严格符合通知中明确列举的内容。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那些并不符合明确提出的支持方向,仅仅试图往XX等”中的“等”字上靠拢的项目,获得支持的概率相对较小。因此,在项目策划和准备阶段,就应当精准对标,确保项目定位准确无误。

二、确保前期手续完备有效,奠定申报坚实基础

中央预算内资金有着明确的使用要求,仅用于前期手续齐全、具备开工条件的计划新开工或在建项目。这些前期手续涵盖了备案、环评、能评、安评、用地手续、规划手续、施工许可等多个方面,每一项手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那些明确不需要办理的手续,也必须提供主管部门出具的相关说明,以此来证明手续的完备性和合规性。只有前期手续完备有效,项目才具备了申报的基本条件。

三、深入开展项目效益定量分析,凸显项目价值

环资口项目尤其注重项目的实施效果。在申报材料中,务必对项目建成后的效益进行详细且深入地分析。例如,对于污染治理类项目,要明确项目的处理量,包括处理的污水量、固体废弃物量等具体指标;节能减碳类项目则需要详细分析项目的减碳量,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展示项目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具体贡献;回收循环类项目要明确废旧资源的回收范围,涵盖哪些种类的废旧资源,以及具体的回收量等信息。通过定量分析,使项目的效益更加直观、清晰,从而凸显项目的价值和意义。

四、构建完整闭合资金来源拼盘,保障项目资金需求

申报项目必须提供足额的资金来源证明,以确保项目资金的充足和稳定。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母公司投资承诺等多种形式。各类资金加总起来必须大于等于项目未完成的投资金额。

同时,每一项资金来源都需要提供有效的证明文件。自有资金需提供银行存款证明,以证明资金的实际存在;银行贷款需要提供正式的贷款协议,并且该协议必须是固定资产贷款协议,明确贷款资金用于本项目;母公司投资承诺则需要提供母公司的存款证明以及母公司出具的投资承诺书,确保投资承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科学编制投资估算,确保合理可行

项目投资估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申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资估算必须与项目的工程量和建设内容相匹配,各项估价应当合理、准确。在设备清单方面,需要明确列出设备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总价等详细信息,使评审专家能够清晰地了解项目的投资构成和资金使用方向。

六、合理把控项目进展阶段,争取最佳申报时机

项目的进展阶段对于申报成功率也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要求项目处于已开工或拟开工阶段(前期建设条件已全部落实)。投资进度和形象进度原则上不超过50%,其中20%30% 的进度被认为是最佳状态。此外,项目的建设期原则上不超过 年,最长也不得超过 年。

七、塑造良好项目单位形象,彰显实力与信誉

项目单位的信用状况和综合实力也是评审的重要内容。项目单位必须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并且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要求,近三年内无重大安全、环保、质量事故。

此外,单位的业务能力突出、营收状况良好的项目更容易获得成功。在申报材料中,应当充分体现项目单位的优势和实力,包括公司的业绩、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以增强评审人员对项目单位的信心。

八、提前规划筹备,借助专业力量助力申报

申报通知下发后,留给准备材料的时间往往极为有限,短则1-2 天,最长也不过 5-7 天。因此,提前规划和准备相关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项目手续的办理、投资估算的编制、项目入库等多个环节。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申报通道开启时抢占先机,提高申报的成功率。